时间:2023-01-09 18:48:45 | 浏览:23
“王”姓的由来你知道吗?
王姓渊源主要有三支:
商末,皇叔比干因苦谏纣王,被剖心致死。其遗腹子为避祸改名林坚,成为林姓始祖;另有后裔不忘“王子之后”,以王为姓,子姓之王已有3000多年历史。
周朝姬姓天子之后裔。分有三支:一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封地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北),后毕国绝封,贬为庶人,有以毕名为姓的;也有以王为姓的,居陕西京路(今西安市)、河间一带(黄河两岸)。春秋时,毕姓后裔毕万仕晋封于魏。秦灭魏,无忌孙魏卑子逃避泰山,其后代又都以王为姓。二是东周初,周平王(姬宜臼)东迁去世后,其孙姬赤继位,被胞弟姬林夺去王位,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亦以王为姓,史称“河东猗氏”王姓。三是周灵王在位时(前571~545年)太子晋因直谏,被贬山西太原,当地人见是王族,称曰王家,延用成姓。其后代多聚居山东琅琊(今胶南一带)和山西太原,形成琅琊王、太原王两大王姓望族。闽王王审知就是琅琊王之后。
远古母系氏族时代有妫氏,其后裔孙妫满封地于陈(今河南淮阳)。陈国内乱,陈厉公之子陈完逃难奔齐,改姓田,任工正。陈完的后裔田和取代姜姓的统治成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后来齐王建生田安,项羽封田安为济北王,子孙遂改王姓。
此外,还有历代赐姓、改姓、冒姓等。
“王”姓是怎样流入长乐的呢?
▲王审知
唐光启元年(885年),王审知与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军入闽,占据漳、泉。景福元年(893年),王潮派从弟彦复为都统,三弟审知为都监,攻打福州,一年后占领福州,唐昭宗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至乾宁时(894~897年),朝廷升福州为威武军,任命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后王审知继任节度使,被朝廷封为琅琊王。唐王朝灭亡,朱温建立梁朝,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四月,梁太祖朱全忠加封王审知为中书令,封为闽王。王审知生(养)有12子,其后裔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区,也有留居闽南、晋江。
元初,金陵(今南京)乌衣巷王导后裔王撒达,受元世祖忽必烈嘉赏,赐姓唐兀氏,传至五世孙王翰,官潮州路总管。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王翰自潮州入闽,任福州路治中,带季子王傅定居永福(今永泰县)观猎村,为“官烈王氏”始迁祖。与此同时,东晋王导从弟王彬任建安太守(今建阳县),遂由山东琅琊入闽;齐王增也由中原渡江入闽。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江西吉水县清江乡(今吉水县于江乡)王旭窗在福州经营陶瓷生意,定居闽县(今福州市),其后代称“西清王氏”。
关于“王”姓的繁衍你知道多少?
(一)王延政世系
开闽王王审知世系,以王延政支系分布最广。王审知谢世后,王族争夺王位,骨肉相残,王延政为建州(今建瓯市)刺史,后封为富沙王。南唐李景年间(943~958年),王延政见闽乱,自建州迁徙金陵,子王继勋等亦随迁。王延政被南唐封为羽林大将军,继拜鄱阳王;继勋也仕宋,官至太师,荣国公。后王延政请求归闽,王延翰、王延钧、王延喜等王氏后代也迁回福州,因离乱不知上祖,都归于王延政支派。
宋代,王审知后裔王官升历官提举干办,自长乐迁省城后屿(今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明朝王审知后裔王君朝自泉州迁福州藤山(今仓山区)。王审邽的子孙主要定居在漳泉,也有从泉州迁到长乐的。明朝初,王审邽后裔王朝元由长乐移迁会城(今福州市),清康熙年间王子韬由福清迁侯官县凤岗里(今仓山区建新镇)。
开闽王氏始祖为王审知,延政为二世祖,传有“王继勋、王继元、王继重,其后裔居仓山区下渡藤山,衍分连江、闽清等地。”藤山支派繁衍到清朝后,衍发10房,通族房传三十二世。仓山下渡王氏后裔衍分仓前、东升(浦头下)、浦顶、北园、石步、龙津、马尾亭江、鼓山湖塘以及连江浦口、上元、官岭、壶江,长乐井下,闽清云龙等地。王继重生二子:长子王承、次子王就,其后裔衍分闽侯上街、金桥、尚干(山后),永泰樟坂、霞拔,长乐筹岐等地。
(二)王延喜世系
始祖王审知,王延喜为二世祖,世居长乐十四都旒山,称吴航王。其中一支为避祸移迁金峰塘下。明末,二十二世王聘显迁闽县嘉登里(今琅岐镇)。清初,王聘显之孙王世聪、世培兄弟迁闽江北岸闽县合北里象洋墩(今马尾亭江象洋村)。
(三)王延钧世系
始祖王审知,王延钧为二世祖,传王继鹏、王虞(又名更生),其后裔聚居长乐青山下、塘下以及福州鼓楼、台江等地。
(四)王翰世系
始迁祖为金陵王导,元世祖赏赐先祖王撒达,撒达生尚回,尚回生蕉,王蕉生德,王德生王翰,元至正间,任福州路治中,升同知、理问官,综理罗源、永福两县。翰生3子:长王伯,次王仲,三王孟扬。王翰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偕王移居永泰观猎山。三王生2子:长修(早殇),次伟(又名振),今传25世,后裔衍分晋江、泉州、石狮、龙岩和福清石井、闽侯南通、永泰城关、官烈,福州保福山、梅坞等地。
(五)王旭窗世系
始迁祖王旭窗,为太原王氏一支派,世居江西清江,明嘉靖间来往闽赣,从事陶瓷买卖,定居福州。传至六世始衍分支派,七世王秀卿,分6房,在城内孝义巷置宅产。传至第十世王庆云,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举,西清王氏商贾之家,变成官宦世家。
长乐的“王”姓都分布在哪里呢?
(一)航城镇井下村王姓
清代,由福州仓山下渡王厝里迁长乐井下。今传l6世,居村l76户、708人;迁福州、南平等地6户、28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40户160人。
(二)航城镇井美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镐由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迁长乐井美。今传l8世,居村l95户、786人;分迁福州北门5户、26人,侨居美国、加拿大的有ll0户、440人。
(三)航城镇航城村王姓
明末清初,始迁祖名讳失考,由闽南、福州等地迁长乐航城。其后裔分迁莲柄港、洋屿,高安、上湖、里兰等。现居村343户、l275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68户、194人。
(四)古槐镇青山村王姓
宋建隆年间(960—963年),王虞(王继鹏支派)由马尾迁长乐,定居青山下。居村208户、874人;外迁福州、霞浦西洋、邵武、明溪、顺昌桂岭、尤溪150户、650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8户、24人。
(五)古槐镇感恩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岁高由长乐吴航镇平贤里河下街移迁古槐感恩。今传17世,居村105户、330人;外迁福州、外县30户、l00多人,侨居美国20人。
(六)古槐镇王道村王姓
清代(年间失考),王东恒、东来两兄弟由平潭迁徙长乐古槐王道村。现居村l39户、529人;外迁福州、外县的有52户、l91人,侨居美国4户、23人。
(七)金峰镇塘下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天祚(继鹏支派)世居长乐芝阳太平桥祖厝,传至王文忠移迁金峰镇塘下王朱村。文忠生2子:长子一端留居塘下,次子一武外迁福州鼓山后屿。塘下前后园今传24世,居村l65户、524人;外迁l6户、38人,侨居美国、加拿大l5人。
(八)金峰镇金峰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世居长乐金峰镇背头村50户、238人,侨居海外l5人;移居前铺村27户、l05人,又外迁24户、ll0人,侨居海外l5人。
(九)漳港镇西王村王姓
明宣德八年(1433年),王德顺由晋江县磁灶前尾村(今前美村)迁长乐漳港。今传18世。居村88户、328人,分迁福州洪塘,外迁15户、45人,侨居美国3人。
(十)漳港镇王宅村王姓
明代(年间与始迁祖名讳失考)闽王第十三世孙由福州梅园迁长乐漳港王宅村,衍分漳港、长乐城关。现居村96户、334人;外迁福州等地8户、2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18户、25人。
(十一)漳港镇王朱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世居长乐漳港王朱村。现居村410户、l80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200余户、90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662人。
(十二)鹤上镇旒峰村王姓
明代,王求玉(闽王十二世)由福州迁长乐鹤上旒山,衍分白眉、峰顶、东平、大架、大厝自然村。现居村7874户、l3100多人;外迁福州等地340多户、75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460多户、980人。
(十三)营前镇筹岐村王姓
始迁年代失考,王永安、永定兄弟及王永安长子王爱堂,由福州下渡迁长乐漳港小屿定居,后移迁营前筹岐。今传21世,居村490多户、180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l00多户、43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48户、l67人。
(十四)潭头镇潭头村王姓
明代(年间失考),王贵恩由长乐漳港山边平坑(今平洋)移迁潭头,衍分汶上,霞江、菊沄、曹垱、湖头自然村。现居村1350余户、450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l60余户、660多人,移迁台湾、香港及侨居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196户、950多人。
(十五)梅花镇梅城村王姓
清康熙年间,王宗发、宗祥兄弟由长乐金峰东吴程朱移迁梅花梅城。今传l2世,居村119户、430多人。
(十六)玉田镇玉田村王姓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王善和由福清牛田(今龙田七里桥)安民村迁长乐玉田。今传l2世,居村l05户、400人;外迁福州南平及香港地区30户、l00多人,侨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20人。
(十七)猴屿镇象屿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现居猴屿象屿村王姓98户、390多人;外迁福州及外县20户、65人,侨居美国、加拿大30户、66人。
(十八)松下镇松下村王姓
始迁年代与始迁祖名讳失考,世居长乐松下长屿、牛山、大祉三个自然
村。现居长屿岛171户、590多人,居牛山顶45户、l25人。
来源:掌上长乐、网络等
中华文化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国有48处世界顶级的文化遗产,其中47处的自然特色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现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特色第二大国。这些由祖辈们用血汗与智慧创造出的文化奇迹,不断地让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在姓氏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来标示自己的家族和身份?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氏族图腾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这里的“名字”,其实就是
中国姓氏日语读法(常见姓氏100+非常见姓氏82+复姓7)注:1李 り ri“1”为编号;“李”为中国汉字;“り”为日语假名;“ri”为日语的罗马输入。 【最常见中国百家姓】1李 り ri2王 おう ou3张 ちょう chou4刘 りゅう
王姓,从百家姓的人口,仅次于李之后,位于第二位,无论是《百家姓》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还是俗话的“张王李赵遍地刘”,王姓都位列前茅。可郁闷的是,尽管他们这个光辉的姓氏,可以介绍出数不胜数的各界出类拔萃的名人来,如王昭君、王羲之、王献之、王
导语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中国有上古八大姓氏:姬、姜、妫、姒、嬴、姞、妘、姚,中国当前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
黄勇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王”字的形状是像斧头那样的一种兵器,这种兵器叫做钺(yuè)。喜欢看中国古代战争片的人,应该对这种武器不陌生。使用斧头和钺的方法,是砍和劈为主。中世纪的北欧海盗,喜欢用斧头上战场,威力很大。在中国,正规军队貌似很少用
导语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中国有上古八大姓氏:姬、姜、妫、姒、嬴、姞、妘、姚,中国当前的大多数姓氏都是由此八姓演化
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在人口排行榜上稳居第三位,集中分布在中原、华北地区和四川。当代张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6.74%,总人口大约有8960万,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之一。 得姓始祖张挥,姬姓,名挥,时称挥公。上古时期黄帝之孙,少
黄姓源于古黄国,系承陆终。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黄姓名列第8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2.23%,分布很广,尤以江南地区最为集中。在黄姓发展史,上,汉魏之际的江夏黄氏,是黄氏家族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支派最繁的显赫望族。这支黄姓宗族,代为冠
周姓主要源自:姬姓得姓始祖:后稷、周昌、姬昌或姬旦郡望堂号:汝南、陈留;爱莲堂、细柳堂周氏图腾释义【释义】这个图腾记载了周族始祖后稷诞生的传说。周人的始祖弃刚出生时,他的母亲以为不吉祥,把他丢弃在冰上,被一只大鸟所救才得以不死,他的母亲感到
游线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发源地)(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周姓发源地——周武王建立阁朝之地长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4000多年前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地方,也是周姓的发源地之一。现在这里还有西周时的丰镐遗址,把我们的思绪带回远古的时光。丰
中华姓氏丨陈姓 原创: 圣轩文创 C百家姓姓氏概况陈姓人口遍布世界,在东南亚诸国尤为不少。但究竟分布如何,至今尚无数据可查。国内多次统计,陈姓人口有七千多万,百家姓中排第五。姓氏起源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
黑龙江是我国最北部的省份,天气寒冷,常住人口3185万人,GDP为13698亿元。黑龙江省这3000多万人中,有哪些姓氏人口较大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前10位的姓氏吧:1、王姓:王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在黑龙江也是最多的姓氏。王姓起源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据专家们考证,伏羲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姓氏的人。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迄今为止,中华姓氏已经产生了2.2万多个。尚在使用的姓氏只有约5600个。但常见姓氏中,这5个姓氏却从未衰落过!一 李
赵 姓 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姓氏起源其起源有三:1、以金天氏少昊为源起。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指出:“《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起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西周时,少昊之裔造父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