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由来及氏族分布

时间:2023-01-09 18:57:13 | 浏览:14

分布地区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

分布地区

山西太原郡,山东琅邪郡,山东北海郡,河南陈留郡,山东东海郡,山东高平郡,陕西京兆郡,甘肃天水郡,山东东平郡,河南新蔡郡,河南新野郡,江苏山阳郡,河北中山郡,河北章武郡,山东东莱郡,山西河东郡,甘肃金城郡,四川广汉郡,江苏堂邑郡,河南河南郡,河北河间郡,河南汲郡,陕西冯翊郡,辽宁营州。

历史来源

「王」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3、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和的后代,以王族称谓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相传为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4、复姓简化而来,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有一小部分易姓为王。5、出自赐姓或改姓的王姓。6、出自少数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

得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的太子,本姓姬,王姓重要的得姓始祖。后人又称王子晋、王乔。

堂号

太原堂、琅琊堂等二十一处是以郡望为堂号。三槐堂:北宋王祐,大名莘县人,字景叔,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晚年拜为兵部侍郎,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面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王祐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后来次子王旦果然当了宰相,孙王素又做了宋仁宗时的工部尚书。王氏族人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祠堂命名为三槐堂。王祐曾孙王巩文彩出众,与苏轼友善。苏轼为之作《三槐堂铭》,从此三槐堂扬名天下,成为王氏子孙后代通用的堂名。还有双桂、留馀、承德、五果、宝善、积德、存厚、敦睦、馀庆、宗德、燕翼、太原、天全、源远、槐政、槐阴、绍兴、思明、怀德、五孝、绍槐、孝睦、敦本、锡类、槐明、梓谊、听槐堂等。

迁徙分布

王姓在秦汉时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县、蒲县、平陆、河南开封、虞城、淮县,陕西咸阳,山东淄博等地,而子姓为王的后裔则由河南卫辉迁至今甘肃天水、山东东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两汉时期,开始出现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为开基祖;太原王姓,分为晋阳支(以三国魏司空王昶开基),祁县支(以东汉王允为开基)。魏晋南北朝时期琅琊王姓的后裔王导和王敦兄弟辅佐司马睿建立东晋,琅琊王氏举族南迁,衣冠南渡,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县支在司马懿专权时遭受灭顶之灾。隋灭陈时,原仕于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别迁于关中、河北、河东等地。唐末时,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南迁福建,建立闽国,由此,王审知被誉为“开闽第一人”。北宋灭后,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令王言为开基祖)的不少人迁居江浙一带,尤以江苏昆山一支贤才辈出,成为望族。明代时在洪洞大槐树集结的山西人被分别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甘肃等地。于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区有了更为广泛的分布。另外,开闽王姓漂洋过海,扬帆南洋。

家族名人

王亥:(公元前20世纪末期)又名振,河南商丘人。是阏伯(契)的六世孙,冥之长子,继任为商族首领,殷人先公之一。

王诩,即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的鼻祖,军事教育家。著有《鬼谷子兵法》,弟子苏秦、张仪。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王褒:字子渊,西汉人,文学家,蜀资中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写有《甘泉》、《洞箫》等赋十六篇,与扬雄并称“渊云”。

王莽,字巨君(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新朝开国皇帝,也是亡国之君。中国历史新朝的创建者。

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浙江会稽(今绍兴)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书圣。人称“王右军”。一生书法作品颇多,代表作品《兰亭序》。

王献之,字子敬(344~386年)。浙江会稽人,祖籍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作品《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融,字元长(467~493),南朝齐文学家。原籍琅邪临沂。王僧达之孙。王俭从侄。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竟陵八友”之一。

王勃,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人,唐朝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品《滕王阁序》。

王之涣,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盛唐著名诗人,《登鹳雀楼》。

王维,字摩诘(701~761年) 。祖籍太原祁。盛唐诗人、有”诗佛“之称。是状元也是画派南宗之祖。

王昌龄,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安石,字介甫(1021~1086年) ,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重阳:(1112年—1170年),中国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创人,后被尊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相关资讯

王姓和李姓谁才是我国第一大姓

王姓和李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两个姓氏,单从人口数量来说,王姓已经成为第一大姓,李姓成为第二大姓。但是在前一些年,李姓的人口比较多。那按照综合实力来说,王姓和李姓谁才是第一大姓呢?从历史来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

王姓最多,李姓布全球,熟悉姓氏文化,摒弃洋名,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姓氏很多,虽然在北宋有百家姓排名,但在很早以前,中国就有了姓氏,而且经过几次的历史民族大融合,姓氏也是千变万化,而目前人口数量排名前十的姓氏,基本占了总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伦不类的洋名字都进入了正堂,难道我们的姓氏

陕西省十大姓氏:王姓第二,李姓第三,谁第一?

陕西,简称“陕”或“秦”省会古都西安。该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上古时期,陕西为雍州、梁州所在地,是炎帝故里及黄帝的葬地。陕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九个大一统王朝,有五个建都西安(咸阳),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

百家姓——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个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8位。除中国外,在朝鲜也有许多王姓的人。在广东,「王」与「黄」在粤语上读音相同,为分别两姓,王姓通常被称为「三划王」。

「青未了•王占魁专栏114」王姓由来与始祖

【青未了•王占魁专栏114】王姓由来与始祖文/王占魁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主要标志。其中,按姓氏人口多寡排序而言,全国范围内,李、王、刘、陈排在前列。就王姓来说,位列第二。那么,王姓的朋友们,您知道王姓的始祖是谁吗?其发源地又

2020百家姓排名,王姓为百家姓排名top1

【2020百家姓排名,王姓为百家姓排名top1】8日,公安部发布《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5,五大姓氏占全国户籍总人口30.8%。

王姓家谱来了,全国各县市王氏家谱PDF全文

全国各县市王氏家谱5000种20000余册,寻根问祖、查证人物的重要参考资料,明、清、民国及现代的家谱都有,全部为原版扫描,保持原版原貌。以下目录列举部分内容,更多内容请输入“姓氏”自行查找,也可评论区留言姓氏-始祖-年代-省市区等信息。白

隔壁老王:王姓“被故事”,到底是什么原因?

作者:刘宏宇有朋友喜欢开玩笑,兴头上来,难免“失口”讲些“出格儿”话,“隔壁老王”的笑话,八成就是这么来的。具体是怎么个笑话,听过的自然知道,不赘,只说一档子亲身经历:酒桌上一大圈儿人,有刚认识的,喝到某阶段,就有人讲起笑话,“隔壁老王”的

王姓作为一个大姓,来源非常复杂,对中华姓氏的影响有多大?

王是一个大姓,来源非常复杂。第一个说法是来源于姬姓,因为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他的后代因为自己是王族之后所以改为王姓。第二个说法出于子姓,这一支是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姓子。有些比干的子孙,因为自己是王族所以也改姓王。第三支出自妫姓,

王姓蝉联6届创富榜首,赵姓跻身姓氏排行榜前五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李迪12月21日,由《山东商报》编制的2022山东创富榜在济南发布,共有300位企业家登上榜单,创富总额达1.75万亿元,人均创富58.45亿元,上榜门槛为1.15亿元。本次创富榜中,上榜姓氏中企业家最多的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海天味业A股湖北旅游网罗姓宝宝起名网易烊千玺歌迷网美能能源股票热水袋品牌网尤尼克斯球拍山东泰山资讯网百事可口可乐股票网马嘉祺歌迷网高尔夫球运动网索尼电视评测网优家宝贝母婴黄龙旅游攻略女装品牌网
王姓名字大全集-王姓取名字大全免费查询、王姓独特稀少女孩名字大全、王姓简单大气女孩名、王姓男孩起名100分大全、王氏名字男孩三个字、王氏新生男孩取名字大全免费、王氏取名大全免费、王氏100个好听到爆的名字、王姓诗经中最唯美的名字、王姓高雅霸气女孩名字。
王姓名字大全集 yunquming.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