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9:05:57 | 浏览:473
两晋之间,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都曾想过一统天下,登上帝位,为姓王的正名。
堂堂王姓,竟然只有王莽建立了一个新朝,而且还被后人不齿。这事成为王氏心中永远的痛,有作为的王氏子弟就很纠结。
王敦与王导共同扶植司马氏的江东政权,后来王敦企图自立为王。王敦的造反可谓是不当其时。
司马睿来到江东之初时并没有声望,他与王导扶植晋室起来。此时的王敦如果想要自立,虽然有难度,但还事有可为,王氏建立一个纯粹的士族政权也未尝不可。可是等江东旧族都承认了司马政权,他的举事就失去了先机和合法性。
无独有偶,此时在北方盛极一时的太原王氏也有过称帝的梦想。
王浚母亲赵氏出生困穷,仅仅由于常常进出王沈家才产下王浚,因而就连父亲王沈都瞧不起这一非婚生子女。
泰始二年(266年),王沈去世,因他只有王浚这一个儿子,王氏亲戚无奈之下选择王浚为子嗣,让他继承了博陵公的爵位,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后来,王浚调任东中郎将,负责镇守许昌。
王浚后来被任命为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当时正好是八王之乱的时候,朝廷内斗非常严重,四方盗贼纷纷涌现,王浚为了自保而想到了通过通婚和外族交好。
赵王司马伦在永康二年(301年)称帝之后,命令齐王司马冏等三王起兵讨伐,王浚这个时候支持的就是司马伦,可是他却没收所有发到幽州的讨伐檄书,命令境内人士都不能前往支援齐王等,这一行为造成了成都王司马颖的不满意。
因此司马颖就提前准备举兵去征讨他,但因要专心致志战争而没有时间发兵。
赵王伦兵败被杀以后,王浚晋升安北大将。
永兴元年(304年),河间王司马乂和司马颖联手攻陷了洛阳,最终击败并且杀死了当时执政的长沙王司马乂,成功夺取了朝廷的大权。
这个时候司马颖没有忘记王浚当时的举动,于是他就任命右司马和演为幽州刺史,并且密令和演刺杀王浚并吞并他的部众。
和演为了取得暗杀的成功,在暗中勾结了乌丸单于审登,想要趁着和王浚同游蓟城南边清泉的机会刺杀王浚;可是却因为下雨导致兵器全部沾湿,计划最终失败。
这件事使得审登认为王浚有上天的帮助,于是就把和演的意图告诉了王浚。王浚就联合司马腾、审登围攻和演,并且杀死了他。
这个时候司马颖就有些后悔了,于是想要征召他。可是这王浚也是个倔脾气,不仅不听召,反而联合司马腾、段务勿尘和乌桓羯朱共讨司马颖。这四路大军最终占领司马颖的老窝邺城。
而王浚为了对鲜卑族人表示感谢,他不但任凭士众在城里掳掠,更放任鲜卑兵士抢掠女性,乃至残害帮助女性藏身的人。
在击败司马颖以后,王浚带著澎涨的声望和军力返回了幽洲。
永兴二年(305年),王浚和范阳王司马虓一起推举司马越为共主。
等到司马越在王浚的帮助下成功地带着晋惠帝回到洛阳之后,王浚凭借着自己的战功被升为骠骑大将军、都亮东夷河北诸军事,担任幽州刺史,并且将燕国并入博陵公的封地。
永嘉县年间(307年),晋怀帝称帝,王浚晋升司空,担任乌丸校尉。
永嘉宣二年(308年),石勒带兵侵蚀常山郡,王浚亲身率军将其击败。
第二年石勒再次进攻常山郡,王浚这次没有亲自出战,而是选择了派遣鲜卑骑兵支援常山,最终在飞龙山大败石勒。
这一年冀州刺史王斌被石勒杀害,王浚的管辖范围又添上了冀州。
永嘉四年(310年),石勒进攻襄城郡,王浚再次派出鲜卑段文鸯领骑兵营救,将石勒击退。
永嘉五年(311年),朝廷下诏提升王浚为大司马,兼任侍中、大都督、督邮冀诸军事,可惜的是,使者都还没有出发,洛阳就已经被汉赵刘曜等人攻陷,晋怀帝也因此被掳。
因为晋怀帝被掳,而当时并州刺史刘琨又被刘聪建立的汉赵势力所威胁,所以大多数的士民都选择了投靠王浚,这也使得王浚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于是他就乘机承制假立太子,备置百官,列署征镇,由自己担任尚书令,后来又安插自己手下亲信出任各个职位。
王浚掌权之后开始滥杀弑杀,使得士人非常愤怒,再加上王浚为政苛暴,将吏贪污残忍,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选择逃到了鲜卑。
此时他统治的地区纷纷出现了旱灾和蝗祸,再加上失去了段部鲜卑的支持,于是王浚政权完全处于内外离心、士卒疲弱的状态。
建兴二年(314年),王浚拒听忠告,中石勒之计而兵败被杀。
由此可以看出王浚主要是因为缺乏大的才能,他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将领,却注定无法成为一位开国帝王。否则假以时日,王氏在并州盘旋日久,救助黎民,招纳谋士,很可能成就一番不朽的霸业。即使不能维持长久,但作为一方小政权(前凉政权即是如此),也能延续一段时间。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慢慢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
王姓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谏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孙以王为氏。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
乐清有座千年古塔文&图 行者云龙东塔原建于九牛山,九牛山即谢公山,位于乐成东四里许。宋熙宁五年(1072),县令葛逢因九牛山原塔被雷击毁,迁塔于文峰山。据传其时童谣有云:“青龙有角,财富足;青龙有声,扑邑兴。”故于塔下又建东塔院,设钟鼓以声
“王”这个姓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身边总会出现不少姓王的人。无论是古时候著名诗人王维,还是现在人们常用来调侃的“隔壁老王”,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他的身影。据统计如今在中国有7%−8%的人都姓王,总人数超过一亿。可想而知,
这几天,国外的反种族歧视游行闹得正欢,这件事由美国开始,后来欧洲各国甚至日本都爆发了游行,而且愈演愈烈,种族歧视是存在了几百年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这种观念不对,但是却依旧解决不了。这几天,有网友就说我们国家之所以没有种族歧视是因为大家属于同一
两晋之间,太原王氏、琅琊王氏都曾想过一统天下,登上帝位,为姓王的正名。堂堂王姓,竟然只有王莽建立了一个新朝,而且还被后人不齿。这事成为王氏心中永远的痛,有作为的王氏子弟就很纠结。王敦与王导共同扶植司马氏的江东政权,后来王敦企图自立为王。王敦
据公安部户政管理中心给出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王姓人口数量为1.015亿人,户籍人口超过李姓61万人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李王之争”,今年王姓胜利了!我们知道,近年来王姓和李姓数年来一只稳稳占据姓氏人口第一第二的交椅,你追我赶数年不下,
中国科学院遗传方面的学者,根据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在宋朝、元朝、明朝时期,王姓占总人口比例一直位居第一,是货真价实的第一大姓,宋朝时王姓总人口大约590万占比7.7%,明朝时大约620万占比6.7%。如果说对古代王姓人
王姓皇帝很少,只有寥寥数人,如新朝创立者王莽,在位16年,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建立着为王建,前蜀历二主,共十八年。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国主姓王,闽国存在36年。当然,还有隋唐时期的王世充,但他只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头目,不被历史承认。王姓是中国第二
史籍《通志·氏族略四》中记载:“王氏,天子之裔也,所出不一。有姬姓之王、有妫姓之王、有子姓之王、有虏姓之王。”第一,来源于姬姓,说是周平王一共在位51年,太子早年夭折,所以周平王去世之后,他的长孙姬赤也就是姬泄父的儿子继位,但姬赤的有个弟弟
在目前的人口普查中,王姓人口占据中国第一。王姓是中国各大姓中来源最复杂的一个姓。按照各地《王氏族谱》的记载,王姓人有的是姬姓之王,有的是妫姓之王、子姓之王和虏姓之王,共有四大来源。 子姓之王:王子比干的后裔王子比干是殷商王朝的忠臣,也是商纣
王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根据2018年最新的数据显示,王姓人口数量依然超过1亿,名列百家姓人口榜榜首。这也着实让不少的王姓同胞自豪了一把。 王姓人口遍布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北方,到处都有显赫的家族。比如京兆、河间之王,他们源于姬姓;北海、陈留之
王姓来源复杂,派别甚多,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即多以爵为氏,天子之后代多以此为姓,也有不少人是赐姓王的。王氏姓源繁多,但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相传周灵王姬泄心,太子晋曾对其直谏,触怒龙颜而被废为庶民,主要居住在太原(今属山西)、
张、王、李、赵这几个姓是国内比较大的几个姓氏了,姓氏人也非常多,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起名的困难,经常会遇到重名的,这样不仅会让人很尴尬,也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不方便,那么起名君给大家列举一些王姓宝宝好听少重名的名字,王姓宝宝起名取名大全。 王
晏平起名:宝宝起名2022属虎王姓男宝宝名字大全王姓虎年男孩起名名字是代表个人的符合,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若名字太过粗俗浅显,旁人便会觉得名字所属之人也是个粗鄙的人。宝宝起名。名字的好坏往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的,毕竟不一样的人对名字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