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19:13:40 | 浏览:220
福建有着悠久的人类史,也有着悠久的中原人口流入史,如今福建大部分人都是中原移民的后裔。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口入闽,让福建的姓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
那么,全国王姓有何渊源,福建王氏又有何迁居史呢?
关于王姓,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当时帝王子孙多以王子、王孙称呼,他们的后人有一大部分就以王为姓。到了东周末期,周室逐渐衰亡,周灵王太子晋的嗣子姬宗敬避乱迁至太原。因为他源于周王室的嫡系,太原人就称他家为王家,宗敬的后代也以王为姓。后来,宗敬的部分后裔迁至山东琅琊,于是王姓就分出两个支脉“太原王”与“琅琊王”。唐朝时期的“三王开闽”,王氏三兄弟就是琅琊王的后裔。
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陈政父子率兵入闽,成为“开漳圣王”,其中所带府兵之中便有王姓,由于史料缺乏,已无证可查。
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王审知与其兄弟王潮、王审邽携5000余人入闽,其中大部分为王姓。
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梁太祖朱全忠封王审知为闽王,王室宗亲被封派至福建各州县为官,王氏一脉便开始在福建各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不过,王氏主要聚集地还是在福州至泉州一带。
当初随着三王入闽的将士中,王姓的不在少数,但是他们的后裔们在修筑族谱的时候一般都依附于王审知三兄弟。因此,福建王氏绝大多数是以王审知三兄弟作为直系祖先的,他们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
王潮育有四个儿子,分别为王延兴、王延虹、王延丰、王延休,主居泉州。王延休的裔孙王继曾经迁居长乐县十都沙京宅。
王审邽育有两个儿子,长子王延彬,任平卢节度使,居青州;次子王延最,居连江,部分后裔迁居闽县(福州市区东部和闽侯县的东南部)、福清县、晋江县等。
王审知育有十一个儿子,因为王位争夺,互相残杀,最终有七个儿子没有子嗣,剩余四个儿子有后裔,分别为王延钧、王延美、王延政、王延喜。
王延钧的儿子王继恭,封为临海郡王,其后裔迁居外省,到了明朝时,其裔孙迁回福州居住。
王延美的儿子王继成,封漳州刺史,子孙后代居住在龙溪县,部分后裔迁居漳州及广东潮州。
王延喜的儿子王宗谈,封福州刺史,居住在福州。宋开宝年间,其后裔王德光迁居长乐十四都旒山。
王延政当时任建州刺史,当时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王氏,都归宗于王延政派系,因此王延政也被称为“王氏二世祖”。王延政有三个儿子,二儿子王继勋任泉州刺史,后裔居泉州;大儿子王继元与小儿子王继重后裔长居福州。
除了王姓,福建大部分姓氏都是从中原迁徙过来的,其他姓氏的来源,后续将慢慢出炉。
因此,福建人的宗族观念很深,一般福建人家中都会供奉祖宗牌位,村中修建宗氏宗祠以及修订族谱,家中大门一般会刻上姓氏的衍派,寓意着祖宗的出处。
比如王氏血脉,就分为“太原衍派”、“琅琊衍派”、“三槐衍派”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福建移民史》
文/福建本地君
福建有着悠久的人类史,也有着悠久的中原人口流入史,如今福建大部分人都是中原移民的后裔。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口入闽,让福建的姓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那么,全国王姓有何渊源,福建王氏又有何迁居史呢?王姓的渊源关于王姓,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当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叔父比干与箕子、微子一起被称为商末“三仁”。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上谏,反遭到纣王杀害,其子孙因为是王子的后裔,所以就以“王”为姓,被称为“子姓王氏”,慢慢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
王姓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商纣王的叔父比干直谏被杀,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市),其留守汲郡看守墓地的子孙以王为氏。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
陈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在福建、广东、台湾的密度最高,其中台湾、广东的陈姓则以福建移民为主。在福建地区,陈姓是第一大姓,有460多万,将近福建总人口的12%。那么,陈姓有什么历史,福建陈姓有何繁衍史呢?陈姓的渊源陈姓的“陈”是源于黄帝时期的
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郑姓在福建是排的上名的。郑姓是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宋代年间郑姓是福建六大大姓氏,占总人口数的2.85%,主要居住在福州。那么,郑姓有什么起源,福建郑姓又有什么繁衍史呢?郑姓的渊源郑姓源于姬姓,周宣王封其弟姬
王姓,从百家姓的人口,仅次于李之后,位于第二位,无论是《百家姓》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还是俗话的“张王李赵遍地刘”,王姓都位列前茅。可郁闷的是,尽管他们这个光辉